调教大唐李闲(调教大唐李闲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调教大唐李闲无弹窗)_笔趣阁
发着愣冷不丁却听一阵脚步声响起中,中军官已从前帐转了进来。 “又是来请战的?” 王方翼没抬头,仅仅只是不耐地发问道。 “应该是。” 中军官知道自家主将心里烦,自是不敢多嘴。 “让他们滚回去带好手下,奶奶个熊的,就只知道催,催个毬啊,是老子不想打吗?哼!” 按王方翼的性子,在手握如此多精锐兵马的情况下,他哪会有啥含糊,上来就该开打了。 可惜,他不能,概因李贤的死命令压在头上呢,所以,他只能等,且,还不知得等到啥时候。 这等煎熬就宛若是美女已脱光上了床,偏偏自己却只能光看着一般,就别提有多闹心了。 “诺!” 好吧,又是这等答复。 中军官也真是醉了…… 巳时三刻,太阳已升到了三杆高。 大同江外的海面上,波光荡漾,一艘艘或大或小的渔船点缀其中,不时便会有渔女的歌声飘来。 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祥和。 但显然并无法隽永——西边的洋面上突然冒出了一排排高大的桅杆,紧接着,片片白帆出现了,那赫然是一支舰队,正高速向大同江口处疾驰而来。 “唐人,是唐人!” “天啊,竟然有这么大的船?” “不好,唐人水师杀来了,快逃啊!” …… 一开始,渔民们并没在意那些战舰的出现,可很快,随着有人辨认出了高大桅杆上飘着的是大唐的龙旗,顿时便都慌了神。 刹那间,百来艘渔船全都齐刷刷地往岸边划了去,逃得个惊恐万状,只是,大唐战舰压根儿就没理睬这些小渔船。 只见四艘巨舰掩护着百余艘运兵船浩浩荡荡地驶进了大同江口,利用侧风,在江心处走之字形一路向上游而去…… “报,禀陛下,不好了,大唐水师已进入大同江口,正在逆流而上。” 末时七刻,午睡方起的高藏正与高玉蓉等朝中重臣商议着如何抵御唐军,却不料,一名浑身大汗淋漓的报马突然满脸惶急之色地抢上了堂来。 “什么?来了多少战船?” 一听这话,高藏瞬间就被惊得跳了起来,不为别的,只因二十多年前,高句丽就是被大唐水陆夹攻给灭了国的。 如今得知辽东军又来这一套,又怎由得他不惊惧。 “回陛下的话,共有大船四艘,小船一百零八艘,其中最大的一艘战船上挂着的是龙旗。” 见高藏神情有异,报马自是不敢稍有耽搁,紧着便将探查到的敌情报了出来。 “龙旗?” 高藏的双眼猛然便是一凸——龙旗,满大唐就只有两人可以用,一是高宗,二是太子李贤。 高宗远在洛阳,那,来的肯定就是李贤了。 “快,传诏前线,着令高平速速率军回援。” 一想到这,高藏顿时便稳不住神了。 概因他很清楚李贤一向用兵如神,如今既是敢孤军深入,那就意味着必然有十足的把握。 高藏可不想再经历一次灭国之痛了。 “父王,不必如此,按敌水师的规模,兵力肯定不会超过万数,我平壤城中有兵五万余,纵不能胜,守亦无忧,待敌粮尽,自会退去。” 在高玉蓉看来,这就是乱命了——真若是从鸭绿江边将主力撤了回来,那只会被对岸的辽东军衔尾追杀成溃军。 待到那时,亡国的悲剧必将重演。 第103章直捣平壤 “何事喧哗?” 申时过半,船舱外突然响起了一阵欢呼声,正在“威远号”的作战室里闭目养神的李贤当即就被惊动了。 “禀殿下,我舰队已到平壤城外了。” 一名随侍的亲卫出去转了一下之后,很快就给李贤带了条喜讯。 “哦,看看去。” 李贤有些意外——按他的估计,最少还得一个时辰左右才能到达平壤,如今居然提前了。 不过,当他走上甲板时,谜底立马就揭晓了——风向变了,不知何时,已从侧风转成了顺风。 “殿下,您看,前方不远处就是我军当年所修筑的小码头。” 见李贤已到,正在甲板上坐镇的赵英豪立马紧着禀报了一句道。 “嗯,‘威远’等四舰于江心靠东岸处抛锚停泊,掩护其余各船上岸,抓紧时间搭建营垒。” 在看了眼前方那已见残破的码头之后,李贤言简意赅地下了道将令。 “末将遵命!” 朗声应诺之后,赵英豪大步便走到了主桅杆下的指挥台处,连着下达了数道命令,自有桅杆上的传令兵用一红一黄两面小旗子将命令传达到了各船。 随后便见“威远号”等四艘大型战舰纷纷开始落帆,准备抛锚,而那一百零八艘运兵船则是纷纷加速冲向了小码头所在处。 码头上早没人了,就只余下浓烈的鱼腥味,边上几栋残破不堪的木屋里还遗留有箩筐、大称等物,甚至还有小半筐带壳的牡蛎。 敢情这小码头被高句丽人给改建成了渔业码头。 不过也不奇怪,高句丽才刚复国,一穷二白,根本养不起水师,这等军用码头闲着也是闲着,废物利用一下也正常。 辽东军手中的地图以及水文资料都是二十多年前绘制的,年代是有些久远了。 不过,码头周边的地形地势倒是没什么大的变化,不远处就有着一处面积不算小的森林。 这,无疑方便了辽东军将士们的安营扎寨,唯一的麻烦是数十名高句丽军的游骑一直在不远处徘徊着,就跟苍蝇一般令人厌烦。 偏偏辽东军此次远征并没带上骑军,暂时拿那些苍蝇没辙,索性也就懒得理会——除了一千名手持燧发枪的士兵始终在警戒之外,余下的数千名将士就只管自顾自地去伐木劈柴。 “陛下,唐贼兵力不多,还都是步军,断难抵挡我骑军之猛冲,末将请命率部出击,破敌在此一举。” 五里开外的城头上,高藏正在众文武的簇拥下,远眺着辽东军的所在处,突然,身后闪出了一名大将,昂然自告奋勇了一番。 此人正是高藏的远房侄儿高宾。 “不可,陛下,此时天已将黑,于战不利,末将以为当可夜袭破敌。” 不等高藏有所表示,又一名年轻将领从旁抢了出来,此人同样是高藏的远房侄儿,名:高营。 “蓉儿,你怎么看?” 高藏就是个没什么主见的货色,此时一听两名侄儿说得都有道理,顿时便为难了。 “女儿以为可以试试夜袭,纵使不能得手,亦可令唐贼无法安心休整,终归于我军有利。” 高玉蓉皱着眉头想了想之后,这才谨慎地给出了个答复。 “嗯,那就这么定了 |